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通知公告 医院动态 八五普法 巾帼建功
我院统计显示,男性及高学历者心理咨询需求更大
日期: 2012-02-22 点击量: 2537

   我院对去年老年门诊量统计发现,就诊人数增长明显。2010年全年该院老年门诊量为1000余人,2011年增长到2500余人,翻了一番多。

  在这翻了一番多的老年门诊大军中,哪些人群需求量最大?他们都是因为哪些问题来寻求心理帮助的?老年科主任陈斌华主任医师分析后得出,男性或学历高的人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更高,而且多是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

  老年门诊中,男性占六成

  据老年门诊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就诊人群来看,60-70岁患者居多,占51%;其次是70-80岁,占42%;90岁以上和60岁以下老年人占7%。

  以文化程度来分,高中以上学历者居多,占63%;小学及初中学历占25%,小学以下占12%。“这是因为学历越高,知识水平更高,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更能认识并接受自己存在的问题。”陈斌华主任说。

  性别结构中,男女患者比例约为6:4,以男性居多。不是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吗,为什么会男性就诊人数多呢?陈斌华解释,这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男性在家里往往处于家庭主导地位,受到更多的关注,因而一旦有问题,子女会更快感觉到。其次,男性心理问题的表现比较外露,例如情绪易怒,甚至有暴力情况的出现;而女性的表现则相对内敛很多,比如一个人默默流泪、不高兴,子女和老伴往往不容易发觉,或会认为这是女性感性的表现,因而不重视。另外,从男女性格上来说,男性相对于女性更为理性。“来我们这里看病的很多男性患者都是自己要求来的,女性这样的情况就比较少了。”陈斌华说。

  现状:老年患者其实并不重视心理问题

  对于老年科门诊量翻了一番多的状况,陈斌华笑言:“我们门诊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诊人数是在增加,但相对于社区中实际需要或应该就诊的人数而言,这个人数一点都不多。只是近来随着宣传的增多,部分人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就诊人数才有所增加,但实际上还是有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和家庭在默默承受着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带来的困扰。”

  陈阿姨最近老是胃口不好,并伴有胸闷、心慌、无力。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都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医生认为她是更年期综合征。吃了药后,情况有所缓解。没想到几周后,又恢复原样,她还不愿意做家务、外出。来到了心理科就诊,陈斌华对她进行相关测试后,判断陈阿姨得的是抑郁症。

  陈斌华介绍,像陈阿姨这样无刺激、无诱发因素的老年抑郁症病例有很多,但是很多患者都不重视,等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才来就诊。再比如老年痴呆患者,基本都是中度严重程度以上、生活能力明显下降后才来就诊。“如果病情轻度时就来就诊,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可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陈主任说。

  抑郁症很多都是发病一年后才来就诊,其实发病早期前来就诊,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就可以明显好转。

  老年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就诊率低、病情延误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老年人有心理问题正好与更年期时间相重合,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更年期综合征,因而不重视,反反复复,直到较严重,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甚至有自杀倾向才来就诊。

  还有就是因为老年人心理问题,本身的特点了。老人有心理问题不像年轻人那样能很清晰认识到心情不好,也不太会表述心情不好,而是转化为身体方面的表现,一般常见的多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方面的表现。部分老年人还会有疑病观念,一旦身体出现状况,就认为自己生了重病而到处检查,不容易想到是出现了心理问题。老人出现的焦虑、烦躁不安,家人也往往会认为是老年人的常见现象,而不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所以陈斌华呼吁大家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早就医。

  有了这些症状要及早就医

  怎么样可以尽早清楚地知道自己患病了呢?陈斌华会为大家解析一下就诊率相对较高的几种疾病的早期症状。

  老年痴呆:在诊断病例中占53%。

  老年痴呆这种疾病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过很多,它的早期症状是记忆减退、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记忆和智能的减退会被很多人认为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正常的表现。“这一点,一般人的确很难分辨,所以大家可以着重观察人格改变。”陈斌华建议。人格改变就是一个人的脾气、行为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一个人以前很大方,一下子变得斤斤计较了;一个人以前很外向,突然变得很内向了。这些改变就要引起重视,及早就医。

  心境障碍:在诊断病例中占30%。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和两者的双相疾病。

  有一个标准说,一个人连续两周感觉郁闷就是抑郁症了。陈斌华觉得这样的评判不一定科学,判断一个人是否抑郁症主要还是要看他的社会功能是否可以良好地实现,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一段时间工作能力低下,生活中不能和人良好沟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失眠,而且自我感觉情绪低落,那么很有可能是抑郁症了,就要就医。

  抑郁症在常人眼里应该是患者情绪低落,躁狂症才是显得兴奋,但是有一种叫激越型抑郁症的表现很类似于躁狂症,人显得焦虑、烦躁,言语动作增多。区分是激越型抑郁还是躁狂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当患者发病时,要分辨清楚他的表现是在心情低落还是兴奋的基础上发生的。

  人际交往、子女教育、躯体疾病引发精神障碍:在就诊中占17%。

  这其中因为躯体疾病引发的精神障碍又占到大半。一般老人都有一些疾病,因为疾病老是不好引起的情绪问题很多而得重病,比如癌症、肿瘤的老人更是容易得,例如应激障碍(心因性反应)。有些病人痊愈后,仍总是认为自己躯体疼痛等。还有就是得过中风后的老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人,本身身体情况就不稳定,很容易波及情绪,伴发情绪障碍,这已经逐步引起医院相关科室医生的重视。

  陈斌华特别提到了一种因腔隙性脑梗塞引起的血管性抑郁。这种梗塞的梗塞面积只有零点几厘米,而且没有明显神经系统的表现,没有一点中风的表现,只是单纯地表现为记忆下降、情绪易怒,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至于在年轻人中经常因为夫妻关系和家庭矛盾引起的心理问题,陈斌华说在老年人中这种情况的因果关系常常是掉一个头的。老人大多是因为“空巢”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等心理问题引起夫妻关系不合和家庭矛盾。(浙江老年报)

Baidu
map